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10.018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民俗文化视角下榆次城隍庙建筑空间保护与活化设计研究

侯邝涛 刘勇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本文从民俗文化视角出发,从榆次城隍庙建筑空间的组织、建筑装饰构成的空间语言两个方面,深入解析榆次城隍庙建筑空间艺术形态中民俗文化的表达体系,揭示民俗文化与榆次城隍庙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当代文化传承与空间利用需求,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建筑空间承载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跨媒介转化与创新性表达,并通过功空间功能的重构与提升,构建新型文化场域,赋予榆次城隍庙建筑空间新文化功能与内容。

关键词:祠庙建筑空间;民俗文化;榆次城隍庙;保护与活化

参考文献

[1]刘勇.城隍庙建筑脊饰艺术中的民俗文化意象——以榆次城隍庙为例[J].文物世界,2018,(01):20-22+34.

[2]施爱东.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发展[J].人民论坛,2024,(23):96-100.

[3]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以明清山西为中心[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王晶晶,刘晓明,张司晗.北京皇家祠庙空间艺术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02):118-123.

[5]陈亮.民俗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呈现模式探析[J].南方文坛,2025,(02):198-200.

上一篇:巾帼英雄冼夫人题材歌剧的多维度创作研究

下一篇:论魏晋南北朝古琴形制中的自然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