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835000;
2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新疆伊宁,835000;
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科学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铁凝在《永远有多远》中,通过塑造白大省这一“仁义”化身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女性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的主体建构困惑。借助拉康的镜像理论,我们得以窥见:白大省在胡同文化形成的镜像中,理想自我这一虚幻表象导致了其对真实自我的误认。他者的凝视让白大省试图形成清晰的自我体认,由此她陷入迷惘的精神境地。最终回归“仁义”抚养郭宏之子的选择,勾勒出她“永远”无法抵达真实自我的人生轨迹。
关键词:镜像理论;《永远有多远》;白大省;主体建构
参考文献
[1]铁凝.哦,香雪(作品集)[M ].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
[2](法)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
[3](日)福原泰平.拉康:镜像阶段[M].王小峰、李濯凡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戴锦华.真淳者的质询—重读铁凝[J].文学评论,1994(05).
[5]陈晓明.自我相异性与浪漫主义幽灵——试论《永远有多远》隐含的女性另类谱系[J].当代作家评论,2010(04).
下一篇:先秦家庭教育思想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