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四川眉山,620564;
2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为推动蜀锦非遗的创新传承,打破传统技艺在数字化时代传播受限的局面,本研究以蜀锦数字化保护为核心。研究整合蜀锦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通过数字化技术让非遗资源活起来,实现活化展示与交互体验。依据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理念,研究围绕蜀锦纹样、色彩、工艺及历史脉络展开,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将蜀锦经典纹样、织造技艺进行数字转化。构建“动态展示—沉浸体验—创意交互”的多维数字展陈体系,设计线上虚拟展厅、技艺模拟互动、文化基因数据库等功能模块,以此达成蜀锦文化的可视化传播与创新应用。蜀锦非遗通过数字化技术,从静态的保护对象转变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动态文化载体,突破传统保护模式的束缚。
关键词:蜀锦非遗;文化基因;数字化保护
参考文献
[1]吕澳晴,谭子翀,孟庆然等.蜀锦发展现状探讨[J].现代商业,2019,No.544(27):38-40.DOI:10.14097/j.cnki.5392/2019.27.018.
[2]李瑞益,郭晶.非遗蜀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20):163-172.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23.20.018.
[3]蔡丰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图谱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4]师婷婷,邓富泉,蔡萌瑶,等.蜀锦吉祥纹样文化基因提取及其在现代婚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5,35(03):83-91.
[5]林莎莎,马德坤,钟明等.经锦技艺特征在蜀锦设计中的活化探讨[J].纺织科技进展,2018,No.210(07):1-3+20.DOI:10.19507/j.cnki.1673-0356.2018.07.001.
[6]KROEBER AL,KLUCKHOHNC.Culture:A critical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M]. Cambridge:Peabody Museum Press,1952.
[7]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