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11.09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内蒙古巴林左旗召庙庙会的民俗文化内涵考述

乌日罕

内蒙古师范大学 民族学人类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摘要:本文以内蒙古巴林左旗召庙庙会为个案,从民俗学视角,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辨,梳理其历史沿革及庙会形态,分析集市贸易与特色活动如何整合政府、村民、游客等多元主体,构建宗教、经济与文化融合的综合文化空间。研究表明,主体互动为庙会注入活力,彰显民俗传统的现代化适应与再生产,为北方民族地区庙会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庙会;民俗文化;多元主体

参考文献

[1]谭其骧.《辽史·地理志》汇释[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脱脱.《辽史》[M].中华书局,2003年第一版.

[3]脱脱等撰.《辽史》卷37《地理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2016,p513.

[4]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辽上京真寂之寺石窟题记发掘简报[J].文物,1975(3):56-61.

[5]朱子方,王承礼辑校.《辽代石刻文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203.

[6]脱脱等.《辽史·礼志》.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

[7]刘浦江.《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中华书局,2008.

[8]《内蒙古喇嘛教碑刻》.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

[9]《巴林左旗志·宗教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184.收录的乾隆十五年《善福寺建寺碑》蒙文碑刻.

[10]巴林左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巴林左旗宗教源流考》.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年,127页.

[11]采访者:乌日罕,被采访者:额尔敦吉如嘎、女、78岁、牧民,收访地点:查干哈达苏木家中,受访时间:2025年2月10日.

[12]巴林左旗人民政府网.召庙核心景区项目开工建设[EB/OL].2017-04-11.

上一篇:上市公司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研究

下一篇:高校智能财务生态系统建设:困境剖析、演化模式与实践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