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11.08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属性探究

余佳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102200;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近年科技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突破性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知识生产、信息传播与社会交往的方式,而且在隐秘层面承载并放大了意识形态功能。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框架下,结合当代科技发展与资本逻辑的现实背景,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属性的生成逻辑。文章首先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性——包括数据依赖性、算法黑箱性与生成结果的拟人化表现——在知识生产与认知建构中天然带有意识形态偏向。其次,科技与资本的合谋进一步放大了其意识形态功能:资本逻辑通过平台垄断、流量控制和价值导向,将技术工具转化为维护既有社会结构与权力关系的“新型意识形态装置”。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生产工具,更是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的镜像与再生产机制。最后指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反思,有助于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保持主体性,推动其朝向更具公共性潜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技术特性;资本逻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9-05-17(001).

[2]GoogleCloud.IntroductiontogenerativeAI.[2023-07-28]/[2023-08-11].https://www.cloudskillsboost.google/ course_templates/536.

[3]陈永伟.超越 ChatGPT:生成式AI的机遇、风险与挑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23(3):127—143.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王海威.人工智能诱发隐性意识形态话语风险的逻辑机理及化解策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4):124-133.

[6]UNESCOIRCAI.Challenging systematic prejudices:an Investigation into Gender Bias in Large Language Models[EB/OL].[2014-03-13](2023-05-06).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88971.

[7]李静辉.推荐算法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与变革[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4):59.

[8]达拉斯·斯迈思.自行车之后是什么:技术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属性[J].开放时代,2014(5):96.

上一篇:从讲话精神中探寻时代价值与哲学内涵

下一篇:市场调查预测课程思政目标设定与实现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