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11.070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意思表示在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中的适用——以《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为视角

乃菲莎·阿不都那比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摘要:《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对婚姻家庭法律关系中意思表示的认定与适用作出细化规定,但在实践中仍面临意思表示真实性与家庭伦理冲突、形式要件与实质自由平衡等难题。本文通过梳理司法解释二的核心条款,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婚姻家庭领域意思表示的特殊性,并比较研究其他国家相关法律,区分身份行为与财产行为的效力规则,并通过类型化裁判规则实现意思自治与公序良俗的价值协调。

关键词:意思表示;婚姻家庭;民法典;司法解释二;身份行为

参考文献

[1]饶淑慧.《民法典》中的家庭伦理:源流、内涵及实现[J].道德与文明,2024,(06):36-50.

[2]王利明.《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的创新与适用,中国法学,2025年

[3]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人民出版社,2025年

[4]贺剑.论婚姻家庭中的意思表示瑕疵.法学研究,2024年第6期.

[5]赵万一.婚姻家庭法与民法典关系之我见——兼论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实现[J].法学杂志,2016,37(09)

[6]卡门·弗莱勒,李昊,王文娜.德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比较[J].中德法学论坛,2021,(02):76-94.

[7]李欢,李建伟.“虚伪”无须“通谋”:《民法典》第146条适用要件的历史解释视角——兼论德国法上“通谋虚伪表示”与中国法上“虚假意思表示”的异质[J].清华法律评论,2023,11(02):7-39.

[8]李佳佳.论《民法典》视域下典型亲属身份行为中意思自治的表达及限度[D].云南大学,2022.DOI:10.

上一篇:山西吕梁交城田家山观音堂清代晋商碑刻整理简报

下一篇:乡村振兴视域下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与广西壮族民歌多维融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