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11.018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农村电商扶持政策是否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基于中部地区实证分析

吴昊天

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万州区404100

摘要: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中部六省县域面板数据与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为外生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研究发现:政策使中部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23%,对低收入农户、粮食主产区和电商基础薄弱县的效应更显著。研究为中部地区优化电商政策、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农村电商;农民增收;双重差分模型;中部地区;政策评估

参考文献

[1]卢丽媛,王竟瑜,王瑞峰.农村电商助农持续稳定增收机理——基于城乡要素融合的中介效应[J].中国流通经济.

[2]许玲玲,魏君英.农村电商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24,52(09):187-191.

[3]林静雲.电子商务与乡村经济韧性发展探索[J].公关世界,2025(14):05-07.

[4]曹增栋,涂勤,夏文浩.电子商务发展与涉农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产业经济评论,2025(07).

[5]刘慧,丁美琴,阚玉金,董琪.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民增收之间的耦合协调分析[J].中国商论,2025,34(13):92-95.

[6]史顺平.乡村振兴背景下庄浪县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促进农民增收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24(20):59-61.

[7]黄院芳,张燕宇,赵廷锋,阮振飞,黄永坚.农村电商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J].山西农经,2025(01):38-41.

[8]姚利好,易法敏,孙煜程.农村电商、数字普惠金融协同促进县域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22(11).

[9]刘佳,于雅俐.农村电子商务对农民收入的中介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21(20):98-101.

[10]杨瑞,高启杰,王彦杰.农村电商发展对非农就业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1(20):90-93.

[11]张海霞.电子商务发展、非农就业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J].贵州社会科学,2020(10):126-134.

[12]秦芳,王剑程,胥芹.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农户增收?———来自农村电商发展的证据[J].经济学,2022,22(2):591-612.

[13]王瑞峰.相对贫困视阈下农村电商助农增收的中介效应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1(2):55-66.

[14]何珮珺,谭词.电子商务与乡村经济韧性: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1):97-108.

[15]尹志超,吴子硕.电商下乡能缩小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吗——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农村经济,2024(03):61-85.

[16]周立,康亚茹.数商下乡何以兴农?——基于“淘宝村”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5,30(05):308-324.

[17]杨进.电商示范县政策促进共同富裕——来自河南的经验证据[J].安徽农业科学.

[18]孙大禹.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的农村电商增收效应机制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5(03):118-121.

[19]张海霞.电子商务发展、非农就业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J].贵州社会科学,2020(10):126-134.

[20]谭词,杨军,孙嘉泽.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准自然实验[J].世界农业,2022(8):77-89.

[21]王萍萍,曹芷畅,黄卓,刘章磊.农村电商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考察[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5,46(03):125-132.

[22]杨丽娟,孔爽. 城乡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异质性分析[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23,26(04):22-35.

[23]吴昕桐,张燕媛,李靖.电子商务进农村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J].世界农业,2024 (11):117-128.

[24]孙顶强,刘丹,杨馨越.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能否促进农户增收——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经验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4 (12):23-43.

上一篇:创新政策组合促进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吗?——市场化与数字经济的双重调节

下一篇: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