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11.010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企业民主视角下公司职工权益保护的《公司法》路径探析

陈宬旭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公司职工权益保护长期呈现出“救济不能”或“相对失语”的样态,目前尚未得到解决。2023年《公司法》首次将“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纳入立法目的,为企业民主管理提供了新的制度契机。新《公司法》通过强化职工代表大会地位、引入利益相关者条款等举措充分展现立法者对职工权益的重视,但仍存在职工权益保障落空的实践风险。其症结或源于立法中管制与自治的失衡与纠结,以及股东利益至上理念与职工权益保护的“冲突假象”。“破局”的关键在于,结合ESG理念将职工权益保障与公司可持续发展正向关联,提出分层设计与义务重构的双重路径,即依据公司规模差异实施“一企一策”和董事勤勉义务范畴的再界定。通过不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差异和董事的勤勉义务统一实现社会责任的再分配,构建可实现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为职工权益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公司法》保障。

关键词:职工权益保护;公司法;企业民主

参考文献

[1]王天玉.从身份险到行为险: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研究[J].保险研究,2022,(06):115-127.

[2]汪青松.新《公司法》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制度回应[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4,(08):85-94.

[3]赵旭东,周林彬,刘凯湘,等.新《公司法》若干重要问题解读(笔谈)[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24,39(02):1-41.

[4]林少伟.董事异质化对传统董事义务规则的冲击及其法律应对以代表董事为研究视角[J].中外法学,2015,27(03):665-683.

[5]赵旭东.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法学,2021,43(02):89-105.

[6]郜俊辉.法律试错的开始:审计委员会的模式定位与制度构造[J].中国法律评论,2024,(05):51-67.

[7]刘俊海.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体系化设计:立法宗旨、制度重构与股权纽带的三重视角[J].北方法学,2023,17(04):5-29.

[8]周友苏,沈柯.在管制与自治之间的我国公司法[J].当代法学,2007,(01):71-77.

[9]郭富青.我国公司法的权利/权力再配置[J].甘肃社会科学,2023,(06):141-156.

[10]董淳锷.公司法改革的路径检讨和展望:制度变迁的视角[J].中外法学,2011,23(04):820-836.

[11]杨遂全,刘坚.论公司社会责任中职工的公司利益共享权——以公司法进一步确立职工地位定位为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04):58-65.

[12]郭雳.职工权益保护的公司法路径——以新公司法为中心的讨论[J].法律适用,2025,(01):97-111.

[13]甘培忠,雷驰.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起源与人文精神解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02):119-125.

[14]宁金成,张安毅.公司社会责任之伦理责任的公司法审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3(01):33-37.

[15]邹星光.公司利益相关者保护的务实路径:重申股东至上原则[J].环球法律评论,2024,46(04):107-123.

[16]朱慈蕴.公司的社会责任:游走于法律责任与道德准则之间[J].中外法学,2008,(01):29-35.

[17]李建伟.论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界定与实现机制建构——以董事的信义义务为视角[J].清华法学,2010,4(02):120-129.

[18]王保树.公司社会责任对公司法理论的影响[J].法学研究,2010,32(03):82-91.

上一篇:开展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措施研究

下一篇:新质生产力赋能县域文旅产业发展一体化模式探索——以蒲城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