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市市气象局,湖南省常德市,415400;
摘要:人工影响天气作为科学技术与环境管理的重要交叉领域,科普工作承担着连接专业与公众认知的关键任务。当前,科普传播存在渠道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公众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基于对现状的细致分析,剖析了信息传播、内容设计及公众参与中的瓶颈,提出了包括传播方式优化、内容精准化、多载体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和持续交流机制建设等多维度策略。目标在于提升科普的影响力和实效性,促进社会整体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理性认知和支持,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科普现状;传播渠道;内容设计;公众参与
参考文献
[1]刘晓莉,吕晶晶,陆春松,等.人工影响天气虚拟仿真实验及课程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4,43(3):90-93.
[2]赵俊杰,李强,陶玥,等.建设高质量人工影响天气培训体系的思考[J].气象科技进展,2024,14(4):65-66.
[3]史文群.物联网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2):191-193.
[4]肖伟生,李铸杰,赵博,等.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方案设计[J].广东气象,2023,45(3):112-115.
[5]周积强,黄艳红,桑建人,等.三维风速仪在人工影响天气应用中的问题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4):384-390.
[6]聂羽彗,许兴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J].数码精品世界,2023(9):481-483.
上一篇:电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思路研究
下一篇:红色记忆口述史采集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