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化探索
  • ISSN:3105-0336 (Print) 3104-9672 (Online)
  • DOI:10.64216/3104-9672.25.01.02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

基于统计数据的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布局建议

韦权玺1 贾祎飞2 贾伊茗3 于航1 李玉洁1

1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1

2 中国电建集团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130022;

3 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其基础设施布局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本文剖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设施的区域分布、技术结构及协同效率,发现当前存在“西产东需”空间错配、绿氢占比仅7%、加氢站运营效率不足国际水平50%等问题。研究提出“三带一圈”空间格局,通过数据驱动的产业链协同机制、场景适配的技术路径及差异化政策,实现制氢低碳化、运氢高效化。研究为我国氢能基础设施规模化、低碳化布局提供数据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布局;统计数据;区域协同

参考文献

[1]刘畅.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与盐穴储氢的时空耦合布局——以宁夏宁东基地为例[J].中国电力,2025,58(5):1-8.

[2]赵楠.加氢站“油氢电”综合能源站运营效率评价——基于长三角54座站点的实证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4,48(15):102-109.

[3]李建勋,王宇航.基于GIS的中国氢能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中国能源,2023,45(6):23-28.

[4]张磊,陈晨。工业副产氢提纯技术在京津冀加氢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新能源进展,2022,10(4):389-395.

[5]王志强,刘畅.绿氢储运成本敏感性分析及规模化路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41(15):5178-5187.

上一篇:国内外天然气场站能效标准对比及对我国低碳技术升级的启示

下一篇:海上石油平台仪表安装调试中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