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论坛
  • ISSN:3079-9023(Print) 3080-1508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08.25.09.042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面向低龄47儿童的公园户外游乐设施创新设计
杨文婕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本研究选取4-7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公园户外游乐设施在儿童身心发展以及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方面的创新设计路径。研究方法为运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进而提出“半分离+一核三翼”的空间组织模式、“五感整合与自然教育融合”的体验策略以及“安全—环保—陪护”的综合原则。研究结果显示,此系统化设计框架能够在保障安全与促进互动之间达成平衡,有效增强沉浸式感官体验与环境认知能力,同时强化亲子互动和生态友好性。研究结论表明,本研究突破了以往以单一功能和造型为导向的设计局限,提出了融合空间分区、感官体验、社交行为以及安全环保等多方面要素的综合设计路径,为低龄儿童游乐设施朝着人性化与精细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低龄儿童;儿童户外游乐设施;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晓.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12):184-190.

[2]王美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Herrington S,Brussoni M.Beyond Physical Activity:The Importance of Play and Nature-Based Play Spaces for Children's Health and Development[J].Current Obesity Reports,2015,4(4):477-483.

[5]陈莹莹.幼儿园与社区游乐空间设计启示[J].华中建筑,2019(12):112-118.

[6]李红岩.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范晓莉.公共艺术视野下城市公园儿童游戏设施及其空间设计研究[J].创意与设计,2018(4):60-73.

[8]唐莉英.城市儿童游戏场空间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9]王晓梅李青.上海辰山植物园儿童乐园的自然教育探索[J].园林,2021,37(5):122-126.

[10]张楠,赵璐.儿童友好型城市公园空间的安全与家长陪护区设计[J].现代城市研究,2022(4):87-92.

上一篇:民航适航维修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

下一篇: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