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论坛
  • ISSN:3079-9023(Print) 3080-1508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08.25.02.038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

复杂环境下工程结构损伤演化规律及应对策略研究
刘克敏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摘要本文围绕复杂环境中工程结构的损伤演化问题,探讨仿生自愈合技术的原理与应对策略。工程结构在服役中面临裂缝、腐蚀等多种损伤,传统修复方法依赖人工且效率低、成本高。仿生自愈合技术借鉴生物自愈机制,分为内源自愈合(如材料分子链重组、形状记忆效应)与外源自愈合(如植入修复剂微胶囊、微生物矿化)两条路径,通过微胶囊、矿物材料、微生物代谢、离子渗透等具体技术实现损伤自动修复。该技术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在损伤初期响应,精准作用于受损部位,兼具高效性、经济性与环保性,可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并降低资源消耗。尽管存在大尺度损伤修复能力不足、环境适应性局限及标准体系缺失等挑战,但其在桥梁、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已展现出提升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潜力,为工程修复提供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工程结构;损伤演化;仿生自愈合;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1]江艳萍.房屋火灾后结构损伤及整体可靠性的判断、分析与评价[J].安徽建筑,2025,32(03):184-187.

[2]孟祥俊.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4):16-18.

[3]李科,聂志虎,戴璐雅.钢筋混凝土桥梁无损探伤检测系统研究[J].建筑机械化,2025,46(02):100-103.

[4]王新舟.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5,(02):165-168.

[5]刘妍,王茂岑,张令心.从18WCEE看基于ML的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和损伤评估研究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2025,41(01):72-89.

上一篇: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机械安全评价中风险矩阵法的应用与优化研究